法國有許多極具地方特色的甜點,他們有的來自於祖傳配方;有的誕生於意外;有的起源於宗教;有的則是受惠於外國文化。
這些配方被法國人一代一代的傳承,才成為了現在賞閃耀亮眼的法式甜點。
但大家是不是常常看到一些名稱令人匪夷所思的甜點呢?
吃貨除了要懂吃,還是要懂一下甜點的歷史來源的~
今天就跟歐棒君一起探索它們背後的身世之謎吧!
巴黎布雷斯特泡芙 Le Pairs-Brest
巴黎布雷斯特泡芙是一款車輪型的甜點,將車輪形狀的泡芙烤好切半過後,
再填入榛果卡士達醬於其中,並在最外層的泡芙撒上糖粉跟碎杏仁片。
那麼這款甜點又跟巴黎、布雷斯特這兩個法國的城市有什麼關係呢?
當然有呀!這時候我們就得來提到腳踏車這個運動了。
它的創作源自1891年在法國舉行來回巴黎至布列塔尼地區的布雷斯特的單車賽。
這場全程達一千二百多公里的賽事,是當時世界首創的長途單車賽,也是現時仍每年舉行的環法單車賽的前身。
在當時比賽路線上的一家麵包店老闆看準這個極佳的商機,為了藉此宣傳其麵包店及產品,
於是創造了這款形似單車輪的甜點,表示要向經過其店門前的比賽健兒們致敬。
雖然這場單車賽自1951年起已不復舉行,許多人也已忘記了這場賽事的存在,
但以賽事名字命名的蛋糕卻流傳下來,並且仍然深受法國人的喜愛。
閃電泡芙 L’éclair
一般在台灣,我們看到的泡芙大多是圓形的,但是法國還有一種長型的泡芙,名為閃電泡芙。
閃電泡芙的外型神似一根手指,一般長度為13-15公分,寬3公分,
理想的閃電泡芙需要達到外殼酥脆、內餡飽滿柔順,外殼還要有精緻的裝飾才行。
在過去,閃電泡芙形象非常的平民化,一般在超市就能夠買到,而內餡則多為巧克力或是咖啡口味。
但最近幾年,精緻時髦的閃電泡芙突如其來的風靡全球,這讓小編更加的對這款甜點好奇了!
一直以來,閃電泡芙的這個名字都時常會令人匪夷所思,
明明外型跟口感完完全全地與閃電沒有半毛錢關係啊!
其實閃電泡芙的由來是因爲這款泡芙太過於美味,以至於讓所有的人們欲罷不能,
並會如同閃電般迅速被吃掉而得名的...
看到這裡,沒吃過的大家是不是已經垂涎三尺了呢?
費南雪 Le financier
費南雪是一款口感扎實且濕潤的一款小蛋糕,大家是不是常常搞不清楚瑪德蓮以及費南雪其中的差異呢?
這兩種小蛋糕最大的差異便在於,瑪德蓮的麵糊中添加的是全蛋以及泡打粉,口感能夠感受到特別的蓬鬆;
費南雪則是僅有使用蛋白,並將泡打粉捨棄並以大量的杏仁粉替代,口感扎實許多。
那麼費南雪又是什麼意思呢!?
其實費南雪是法文financier直譯過來的名字,financier在法語中是代表金融家的意思,
那麼這款小蛋糕又跟金融家有什麼關係呢?這就得提到費南雪的前身,杏仁小蛋糕Vistandine了!
Vistandine誕生於中世紀法國南錫的一座修道院之中,由院內的修女們所研發而成,
到了1890年左右,被一名叫做拉舍的糕點師將其發揚光大。
當時他在巴黎證券交易所的附近開了一家糕點店,其大部分的顧客可想而知也都是些金融行業的人,
這些人平時工作非常忙碌,因此有著商業頭腦的拉舍就想到改良杏仁小蛋糕,
便將其改造為方便入口且不會弄髒雙手的一款小點心。
此後,這款為金融家們訂做的小蛋糕也被命名為Financier金融家。
歐培拉 L’opèra
這款歐培拉是一款長方形的蛋糕,傳統的歐培拉共有六層,
其中包括三層浸過咖啡糖漿的海綿蛋糕,以及用牛油、鮮奶油和巧克力奶油做成的餡,
表層再蓋上一層光亮的巧克力,鬆軟入口即化。
說到Opéra,相信大家都會直接聯想到歌劇院吧!?
對歐培拉的起源,則有兩種不同的說法。
一種說法認為,此甜點原是法國一家咖啡廳研發出的人氣甜點。
因為超受歡迎而且店面又位在歌劇院旁,所以乾脆將此甜點稱為Opéra。
而另一種說法卻認為,歐培拉蛋糕最先創製於1890年開業的甜點店Dalloyau,
由於形狀正正方方,表面還淋著一層薄薄的巧克力,
看起來很像歌劇院內的舞台,餅面上點綴的金箔片,
則代表著加尼葉歌劇院(巴黎歌劇院的全名),它才因此而得名。
看完這些介紹,吃貨們是不是都餓了呢🥰?